点击数:282025-10-02 09:19:57 来源: 大垵堂|食疗养生|惠州养生堂|惠州中医|膳食养身健康一生_惠州市春草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
兰衰花始白,荷破叶犹青
史书记载“斗指寒甲为寒露,斯时露寒而冷,将欲凝结,故名寒露。”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 寒露之名由此而来,它意味着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,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。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95°,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7 日至 9 日交节。
从物候现象来看,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:
自白露开始,陆续有鸿雁启程南飞,到寒露前五日,最后一批鸿雁排成整齐队列大举南迁,它们宛如远方来的宾客,为寂寥的天空增添了几分灵动;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
寒露后,天气渐寒,雀鸟们纷纷躲藏起来,而海边却突然出现许多外壳颜色及条纹与雀鸟相似的蛤蜊,古人便浪漫地认为雀鸟潜入水中变成了蛤蜊,虽无科学依据,却饱含着古人对自然变化的奇妙遐想;
三候菊有黄华
在百花逐渐凋零的深秋,菊花却傲然绽放,金黄的花朵为肃杀的秋日带来了勃勃生机,成为这个时节最亮眼的主角。
寒露时节,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拉大,空气愈发干燥,人体易受 “凉”“燥” 侵袭。此时养生需紧扣 “养阴防燥、御寒保暖” 核心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等多方面调整,助力安稳度过深秋。
♥饮食养生
滋阴润燥为主,兼顾御寒
寒露养生,饮食是关键。既要对抗 “秋燥” 伤阴,也要防范 “寒凉” 伤脾,建议遵循 “温润滋补、少辛多甘” 原则。
必吃 3 类 “润燥食材”,缓解口干鼻燥
滋阴润肺类: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莲藕都是秋燥 “克星”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缓解咽喉干痒、皮肤干燥,还能健脾养胃。
益气润燥类:芝麻是寒露 “应季食材”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芝麻 “补肝肾、润五脏”,可冲糊喝,或搭配核桃/红枣做糕点,既能润燥,又能为身体储备能量。
温润祛燥类:蜂蜜、麦冬、玉竹适合阴虚体质。晨起喝一杯温蜂蜜水,或用麦冬、玉竹煮水代茶,能滋阴润燥,避免秋燥引发的便秘、上火。
少吃 “伤体食物”,减少身体负担
辛辣刺激类:辣椒、生姜、花椒等辛辣食物会加重秋燥,导致 “上火”,还可能刺激肠胃;烧烤、油炸食品热量高且干燥,易引发口干、咽痛,建议尽量少吃。
生冷寒凉类:寒露后脾胃功能减弱,冰饮、凉菜、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,可能引发腹泻、腹痛。
适当吃 “温补食材”,抵御寒意
若体质偏寒,可少量吃些温补食物,如羊肉(清炖羊肉汤)、桂圆(桂圆红枣茶)、栗子(蒸栗子或栗子鸡),既能暖身,又不会像冬季进补那样 “上火”,但需注意 “适量”,避免过量导致燥热。
敬请患者家属先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,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,错过最佳治疗时期,经医院名医治疗,毫无效果的情况下,可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,前往大垵堂门店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