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数:312025-05-29 10:17:54 来源: 大垵堂|食疗养生|惠州养生堂|惠州中医|膳食养身健康一生_惠州市春草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“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”
战国时期,楚国大夫屈原,心怀爱国热忱,却遭奸佞排挤,被楚怀王流放。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,他悲愤交加,于农历五月初五,怀抱巨石,投身汨罗江。
百姓们听闻噩耗,纷纷划船营救,还将米粮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啃食屈原遗体,此后便有了端午赛龙舟、吃粽子的习俗。这一传说,赋予了端午 “缅怀先贤,爱国明志” 的厚重底色。
端午之名,蕴含深意。“端” 有开端、初始之意,“午” 在古代与 “五” 相通,又因农历五月为午月,所以五月初五被称为 “端午”。据考,端午最早源于上古时代的祭龙仪式。
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 “中正” 之位,恰似《易经・乾卦》中描绘的 “飞龙在天” 之象,在古人眼中,这是大吉之兆。彼时,人们举行盛大仪式祭祀龙神,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,龙舟竞渡等习俗便由此萌芽。
随着历史演进,端午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发展。先秦两汉时,五月被视为 “恶月”,五日为 “恶日”,民间有诸多避邪驱瘟的习俗,如用五色丝系臂、悬挂桃印等,以抵御灾厄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南北文化大融合,端午习俗更为丰富,角黍(粽子雏形)、竞渡等活动开始流行,同时,纪念屈原、伍子胥、曹娥等历史人物的传说融入其中,为端午注入人文内涵,逐渐形成如今兼具自然崇拜与人文情怀的传统节日。
端午时节,江河之上,龙舟竞渡的场面总是热血沸腾。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,在鼓手激昂的鼓点声中,健儿们齐心协力、挥桨奋进,溅起层层水花。这一习俗最初是为拯救屈原,后逐渐演变为祈求丰收、祛病消灾的仪式,如今更是成为展现团队协作、拼搏进取精神的体育盛会,激励着人们在生活的赛道上勇往直前。
粽子,无疑是端午的味觉符号。翠绿粽叶包裹着晶莹糯米,或佐以红枣的甜蜜、豆沙的细腻,亦或咸蛋黄、五花肉的醇厚,蒸煮之后,香气扑鼻。从最初投江祭祀屈原,到如今阖家围坐包粽子、品粽子,粽子串联起家庭亲情,也承载着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追思,成为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传承的独特载体。
“手执艾旗招百福,门悬蒲剑斩千邪。” 端午清晨,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艾草与菖蒲,它们散发的独特香气,可驱虫辟邪、净化空气,为居所增添生机与安宁。艾草还具药用价值,古人以其入药、艾灸,守护健康。这一习俗,饱含着人们对平安生活的质朴向往,将自然之物化作生活的守护符。
端午佳节,精致香囊也是一道亮丽风景。五彩丝线编织的香囊内,装填着丁香、白芷、藿香等芳香草药,香气宜人,驱虫避瘟。佩戴香囊,不仅是为了装点节日氛围,更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,情侣间的深情,朋友间的美好祝愿,小小香囊,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。
端午时节,天气渐热,雨水增多,湿气加重。此时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多吃健脾祛湿食物,如薏仁、芡实、白扁豆、冬瓜、绿豆等。粽子虽美味,却不易消化,不可贪食。可搭配陈皮、山楂等理气助消化食材一同食用。此外,适量饮用雄黄酒(儿童不宜),能杀菌解毒、驱邪防疫,但需注意雄黄酒含雄黄,不可过量饮用。
夏季白昼变长,可适当晚睡早起,顺应自然阳气变化,但不宜熬夜。午间小憩片刻,养神醒脑,缓解疲劳,为下午工作学习蓄能。同时,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避免贪凉直吹空调、风扇,以免寒邪入侵,引发疾病。
端午期间,选择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为宜,既能促进气血流通,又不过度消耗体力。运动时间以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为佳,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大汗淋漓,以防伤津耗气。
夏日炎热,易使人烦躁不安。端午前后,可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绘画等方式放松身心,保持平和心态。还可与家人朋友相聚,享受节日欢乐氛围,以愉悦心情应对夏日的暑热,让内心如澄澈湖水,宁静祥和。
端午,恰似一座文化的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与情感寄托。在这个粽香弥漫的节日里,让我们一同追思先贤,传承习俗,汲取传统智慧,拥抱安康生活,让端午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,绵延不绝。
敬请患者家属先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,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,错过最佳治疗时期,经医院名医治疗,毫无效果的情况下,可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,前往大垵堂门店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