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数:252025-04-25 11:46:12 来源: 大垵堂|食疗养生|惠州养生堂|惠州中医|膳食养身健康一生_惠州市春草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三国年间,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,曹军大营却被一场 "寒热往来如疟" 的怪病笼罩。士卒们忽冷忽热、头痛欲裂,军医们束手无策。名医华佗夜观星象,忽见南方天际有青光闪烁,遂带领弟子深入云梦泽采药。在一片潮湿的洼地中,他发现一种散发着特殊香气的野草 —— 青蒿。将其嫩叶绞汁喂给患者,奇迹般地遏制了疫情。这个传说虽经千年流转,却在 20 世纪被屠呦呦团队用青蒿素验证了科学真谛。如今,当我们在 4 月 26 日全国疟疾日回望这段历史,更能体会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交相辉映。
疟疾,这种由疟原虫引发的古老疾病,曾让中国付出惨痛代价:建国初期每年 3000 万病例,1970 年发病人数突破 2400 万。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一场跨越世纪的抗疟之战悄然打响 ——
·战略创新:2010 年启动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》,首创 "1-3-7" 工作规范,要求 1 天内报告病例、3 天内完成流调、7 天内处置疫点,这套中国方案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技术文件。
·科技突破:屠呦呦团队从《肘后备急方》"青蒿一握,水二升渍,绞取汁" 的记载中获得灵感,提取出青蒿素,使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 40%。
·全民参与: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 "除四害" 运动,到 2016 年实现全国零本土病例,再到 2021 年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,中国用 70 年时间书写了人类抗疟史上的奇迹。
三、传统智慧中的抗疟密码
在现代医学昌明之前,华夏先民早已在实践中摸索出独特的防疫之道: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常山 "截疟吐痰",晋代葛洪用青蒿绞汁治疟,明代李时珍更将马鞭草、鸦胆子等 20 余种草药列入抗疟名录。这些智慧至今仍在云南、贵州等地的苗医侗药中传承,形成 "一方水土治一方病" 的独特体系。
古人深谙 "天人相应" 之道:
·谷雨时节:民间有 "谷雨三朝看牡丹" 的习俗,而牡丹皮正是中医治疗疟疾的常用药材。
·端午习俗:悬挂艾草、菖蒲的不仅是驱邪,其挥发油成分对按蚊有显著驱避作用,与现代驱蚊剂异曲同工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 "疟发身方热,刺跗上动脉",通过针刺足三里、大椎等穴位调节气血。这种疗法在 20 世纪被现代医学证实,可增强机体免疫力,缩短疟疾发热周期。
尽管我国已连续 14 年无本土病例,但全球每年仍有 2.63 亿疟疾病例,输入性风险不容忽视。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抗疟防线的守护者:
·防蚊三宝:穿浅色长袖(减少蚊虫叮咬)、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、使用长效杀虫蚊帐。
·健康申报:从非洲、东南亚归国后,主动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,配合疟原虫检测。
·食疗方:取鲜青蒿 30g、粳米 100g 煮粥,每周食用 2-3 次,可清热解暑。
·香囊法:将艾叶、藿香、佩兰各 10g 研末装入香囊,随身携带,既防疫又提神。
·环境治理:定期清理花盆积水、疏通下水道,破坏按蚊孳生环境。
·应急储备:家中常备疟疾快速检测试剂,出现发热症状时及时自测。
关注大垵堂,了解更多健康知识。
敬请患者家属先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,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,错过最佳治疗时期,经医院名医治疗,毫无效果的情况下,可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,前往大垵堂门店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