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数:3272024-10-21 00:00:00 来源: 大垵堂|食疗养生|惠州养生堂|惠州中医|膳食养身健康一生_惠州市春草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在养生这条路上很多人,我们常常探索各种养生方法,想让生活更加美好,然而其实很多人都是在走“弯路”,一些你以为是养生的方式其实反而会“害”了你。
1.吃饭喝水喜欢“趁热”
趁热吃”“趁热喝” 是很多人的习惯,但过高的温度会对食管和胃黏膜造成严重伤害。食管和胃的黏膜是非常娇嫩的,适宜的进食温度一般在 10℃至 40℃左右。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和饮品,会反复刺激黏膜,使其受损,增加患食管炎、胃炎甚至食管癌的风险。这种 “趁热” 的感觉并非燃烧引起的错觉,而是高温对口腔和食管神经的刺激,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食物美味的表现,却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隐患。
养成良好饮食习惯,将食物放至适宜温度(40℃以下)再食用,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和饮品,减少对食管和胃黏膜的伤害。如果习惯喝热饮,可先将热饮倒入杯中放置一会儿,用嘴唇轻触杯壁感受温度不烫嘴后再饮用
2.经常爱吃减脂餐
外卖点蔬菜沙拉以为低脂低糖还健康,实际上大部分外卖轻食为了口感和销量,餐食搭配酱料等都会碳水超标,导致饿的更快,吃的更多
![]()
若是选择外卖轻食,仔细查看其营养成分表,尽量选择无添加酱料或者自带低热量酱料包的轻食餐。优先选择以新鲜蔬菜、优质蛋白质(如水煮蛋、清蒸鱼、低脂鸡肉等)、全谷物(如糙米饭、全麦面包碎等)为主的搭配,避免高碳水酱料以及过度加工的食材,比如油炸过的面包丁等。如果条件允许,自己在家制作轻食餐是更好的选择,能更精准地控制食材和酱料的用量及种类。
3.喜欢睡前洗头
以为更加干净清爽,实际上睡前最怕寒湿,非常容易引发头痛头油。
![]()
尽量选择在白天温度较高、阳光充足的时候洗头
![]()
或者提前几个小时在睡前完成洗头,并且确保头发完全吹干。使用吹风机时,可先用热风快速吹干大部分水分,再用冷风定型,同时吹风机距离头发应保持 15 厘米以上,减少对头发的损伤。如果头发较厚或者不容易干,可分层吹干。
4.经常喝绿豆汤,以为解暑又降火
![]()
实际上绿豆汤寒凉,喝得过多易伤脾胃,容易导致“一泻千里”对于普通人,一周饮用 2 - 3 次绿豆汤即可,每次饮用量不宜过多,200 - 300 毫升较为合适。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弱者可减少饮用次数,或者在煮绿豆汤时加入一些温性食材如红枣、桂圆等中和其寒性。同时,不喝冰镇绿豆汤,选择常温或者温热的绿豆汤饮用。
![]()
5.喜欢用果汁代替新鲜水果
以为解暑又降火,实际上会让脸色更黄。
皮肤更差直接食用新鲜水果,既能摄入完整的营养成分包括膳食纤维等,又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和皮肤变黄等问题。如果觉得直接吃水果不方便,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携带,在闲暇时间食用。对于牙口不好的人群,可以选择将水果稍微蒸一下变软后再吃,但要注意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,避免营养过度流失。
![]()
6.泡完脚后马上洗澡
以为养生又驱寒,实际上寒气入体,适得其反 ①泡到大汗淋漓 跑的时间太长,出汗太多反而容易受凉感冒,或者还会因为耗损而出现上火现象 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,泡脚总是大汗淋漓,容易耗散阳气而出现气虚的现象。所以泡脚的时候,觉得是它有温热感,微微出汗即可。
![]()
②刚吃过饭就泡脚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,因为泡脚会使血液大部分流向下肢和体表,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,长期下来会造成消化不好
![]()
③空腹泡脚 泡脚时人容易出汗,消耗较多的热量,而空腹状态下,人体糖原储量较少,这是泡脚容易使血糖过低,出现胸闷,心慌等低血糖症状
![]()
④用反复煎煮的中药泡脚 中药药物成分一般煎煮2~3次就已经全部释放,如果继续煎煮,药液基本上没有了药效,起不到养生的作用。 另外,中药泡脚片属于一次性产品,反复使用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。
![]()
⑤泡脚水没过小腿 很多人觉得泡脚只有没过整个小腿,快到膝盖才有效,其实没过脚踝即可。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,如果腿部麻木,冰凉,泡脚的时候水量可以淹没小腿,以促进血液循环,温热皮肤,改善上述症状
![]()
⑥泡完脚后自然晾干 双脚经过热水浸泡,毛细血管扩张,毛孔全部打开,如果不及时擦干,容易着凉,引发感冒,泡脚之后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。 ![]()
⑦水温过高 泡脚时,应将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,因为脚上的血管和神经非常多,若水温过高,容易造成烫伤并发生危险。
![]()
正确做法: 泡完脚后先休息半小时左右,待身体恢复常态、毛孔收缩后再洗澡。 洗澡时使用温水,水温保持在 37℃ - 40℃之间为宜,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身体。 并且注意洗澡顺序,先洗脸,再清洗身体,最后洗头,减少因温差变化对身体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刺激
、
![]()
敬请患者家属先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,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,错过最佳治疗时期,经医院名医治疗,毫无效果的情况下,可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,前往大垵堂门店咨询。